♡內斂仍然放光的政壇明星--馬英九
內斂仍然放光的政壇明星--馬英九
1989年08月01日/遠見雜誌/曹郁芬/遠見雜誌038期斂仍然放光的政壇明星馬英九三十九歲的馬英九,擁有從政的優良條件:儀表出眾、學歷顯赫,談吐誠懇幽默。但是撥開這些表象,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人說他是政壇的一股清流,也有人斷言,身在江湖,馬英九不可能永遠保持純潔。到底他如何期許自己?
十多年來風雨無阻,行政院研考會主任委員馬英九總在晨曦中邁開步伐,以慢跑揭開一天的序幕。
多數政、商要人偏好在高爾夫球場上邊談邊打,馬英九卻對慢跑情有獨鍾。他的理由是慢跑不受時、地限制,便於忙裡偷閒。最重要的是,他喜歡:「迎著朝陽勇往邁步,那種充滿了希望的感覺。」
事實上,八年前,當坐在蔣經國總統與訪華外賓之間的英文秘書由宋楚瑜換成三十一歲的馬英九時,政治觀察家的眼光便亦步亦趨地盯住他在政壇邁出的每一個步伐。「他會是一顆耀眼的新星」,一位記者對八年前的印象記憶猶新。
從權力核心起步
觀察者指出,一流的風度、口才和相貌,再加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的資歷,馬英九的條件完全合乎「青年才俊」的形象。不過真正令政壇人士敏感的,是他出任的職位。
蔣經國主掌總統府的時代,英文秘書是青年才俊跨越老人政治圈,攀向決策高峰的一條捷徑。錢復和宋楚瑜是最好的例子。他們兩人先後以權力核心為起點,順利地向黨政界延伸發展空間。馬英九的地位也因此水漲船高。
「大家都知道總統喜歡他。」一位出自政治世家的學者直言不諱。據旁觀者形容,蔣經國親切地以「英九」直呼其名,對他始終和顏悅色。擔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兩年後,馬英九在一片驚異聲中,空降至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副秘書長,成為他父親馬鶴凌的頂頭上司。
馬英九的一位友人指出,為了平撫馬英九惶恐的情緒,蔣經國特別將他召至跟前談話,對他關心的程度「真是像對兒子一樣」。
改革的浪潮也適時給予馬英九一展長才的機會。蔣經國晚年急於大刀闊斧地推動政治革新,從修改票據法到解嚴、開放黨禁,每一項重大變革都涉及繁瑣的法律問題。
總統府的一位資深幕僚指出,由於馬英九思慮細密,又具備嚴謹的法學素養,因此提供的意見往往成為決策的參考。「經國先生常說他是國家難得的人才」,這位政壇前輩有感而發地說。
從政經歷短暫,馬英九卻能贏得蔣經國的信任,進而參與國家重大決策,他的好友都相信並非偶然。
出人頭地並非偶然
大學時代的馬英九個性開朗,活躍積極,曾擔任台大代聯會秘書,並獲選為美國國務院「亞太學生領袖訪美計畫」的代表。他擅長辯論和演講,喜歡抱把吉他與好友邊彈邊唱,偶爾會以詞鋒犀利的笑話幽人一默。
「他不是一個追逐聚光燈的人,但是也不逃避聚光燈。」他大學時代的死黨,中華證券公司總經理胡定吾如此形容他。
然而,政壇人士皆知蔣經國厭惡屬下言行招搖,參與無謂的應酬。初入官邸的馬英九很快地便適應了深居簡出、謹言慎行的生活。「他比多數官員更小心,更守本分」,一位與他私交甚篤的好友觀察到他的改變。
與他相交二十多年的政大法律研究所教授蘇永欽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忠」是馬英九受長官拔擢的一個重要原因。
父親是最大的驅力
他的黨性和忠誠在踏入總統府前早已經過驗證。民國六十年風起雲湧的保釣運動中,他與好友李大維、胡定吾成為台大校園內活躍的學生領袖。在情治單位懷疑學生有意「造反」的情形下,他們走上街頭遊行、貼標語,甚至丟雞蛋。不過他的言行和政治背景,使他很快被定位為「黨團路線」的領導人。
考取中山獎學金赴美深造,他又在哈佛大學進修博士學位時,投入反共色彩鮮明的「波士頓通訊」的編輯工作。雖然財務狀況日漸短絀,妻子和他不得不四處打工,他仍樂此不疲。一些好友相信,以馬英九的資質,花了五年才修完博士,與他的「不務正業」有關。
忠黨愛國家學淵源
民國六十四年,先總統蔣中正去世的消息在美國華人圈裡傳開。馬英九在圖書館的一個角落裡,設置了祭悼的小靈堂,裡面放著一張蔣中正在廬山宣布抗日的歷史照片。「雖然別人不見得看得到」,他語氣平和的說:「但是表示我們對於民族英雄的懷念。」
這段歷史在瞭解馬英九的友人看來,與其說是矯情,不如說是家學淵源。
外祖父和父親先後在大學時代投筆從戎,前者加入革命軍北伐,後者投身青年軍抗日。在父母親的薰陶下,馬英九理所當然地表示,「忠黨愛國」已經成為他內化的價值觀念。
「我覺得要為國家效忠,入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馬英九揚起清亮的嗓音,回憶起他高三加入國民黨時的心境。當天得知兒子已宣誓入黨,父親神情嚴肅地留住與朋友相約出外烤肉的馬英九,和他談論起「入黨的意義」。
瞭解馬英九家庭背景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表示,馬英九今日在政壇力爭上游的最大驅力,來自他的父親馬鶴凌。入黨近五十年的馬鶴凌,目前擔任國民黨中央考紀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少時胸懷大志,人生經歷卻頻遭波折的馬鶴凌不諱言,他對這個排行老四的獨子期望甚高。「父親未實現的願望,總希望子女來完成。」他露出欣慰的笑容說。
馬英九自小在父親的刻意培植下,努力為日後的學識扎根;背四書五經,讀唐詩宋詞,勤練書法,假日上補習班學英文。馬英九的建中同窗好友還記得,高中時代,馬英九已開始鑽研公文寫作。有一回,幾位好友相約看電影,馬英九還以「要練大小楷」為由婉拒了邀約。
馬鶴凌教育子女的方式,外人未必全然認同。但是自小在灑掃、應對、進退方面受父親督促的馬英九,卻在傳統的家庭教育與現代的西式教育之間,找到獨特的平衡點。
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任內,馬英九因為推動政黨外交曝光頻頻。他的個人形象也由政壇前輩眼中的「知書達禮,誠懇虛心」,變成了外籍記者口中的「機伶幽默,誠懇而有說服力」。一位美籍駐華記者以「童子軍」來比喻馬英九引人好感的正直形象。
擅長推銷政策
在新一代的技術官僚中,馬英九的形象正符合西方理想政治人物的典型。他重視家庭生活,學有專精,言談間既無老革命世代的霸氣,也沒有僵化的教條和口號。他的風度和朝氣,對外籍記者而言,不但不唐突,反而有一新耳目的感覺。「他是極出色的國民黨推銷員」,任職亞洲華爾街日報的麥健陸如此推崇。
「他很懂外國人的心理」,一名跟隨他多年的部屬如此評論。這名年輕的公務員指出,馬英九瞭解外國人佩服強者的心理,因而態度始終不卑不亢、恰到好處,尤其擅長「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尖銳的問題」。
馬英九的幽默感在政治人物中獨樹一格。四年前,哈佛畢業的馬英九面對面地告訴美國副總統布希:「雖然你是耶魯出身的,不過你最近表現不錯。」為了表示仰慕德國人守法的精神,他恭維德國友人:「聽說德國人要到車站去暴動,還要排隊買票進去。」
能夠化敵為友
善於利用幽默感營造氣氛,往往令實主盡歡。曾有幾次,馬英九的表現使外籍記者在記者會結束時起立鼓掌,令他的部屬印象深刻。
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化敵為友的本事,是馬英九從政的一大資產。大學時代與馬英九同班,被視為保釣運動在野派的洪三雄便指出,馬英九辯論時不易動氣,溫和理性,能夠在言談中掌握轉機,即使政治立場不同,仍然可以做朋友。
肯定馬英九開明、改革的形象,民進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張俊宏毫不掩飾他的好感:「他令人印象非常的好。」
不過在部屬眼中不輕易發怒,對長官彬彬有禮的馬英九,為了堅持原則,也有「失禮」的時候。知情者透露,蔣經國的一位公子曾透過中間人安排,邀請當時在中央黨部任職的馬英九吃飯。馬英九認為這頓飯局是無謂的應酬,因而不肯赴約。主人再三堅持,他才勉強同意參加,並且聲明「只此一次」。
儘管表現逐漸受人肯定,仍然有人質疑他缺乏堅實的政績,「坐的位子超過了他的貢獻」。對於這些批評,他心知肚明。由於多半擔任幕僚工作,無論是大陸工作會報的執行秘書,還是研考會的主任委員,馬英九解釋他只能有「成績」,卻無法做出傳統的「政績」。
缺乏政績受人批評
對於日後的發展,他客氣地回答:「我要充實的地方太多了。」至於政治圈內的風風雨雨,他雙手向外一攤:「我有時候不去想太多,總是把分內的事情做好,然後每天運動。」
從政不到十年,馬英九在外人眼中早已走過「別人走了一輩子的棋」,累積了「一般公務員二十幾年的經驗」。然而,不少政治人物同意馬英九仍然保有誠實可靠、清純鮮嫩的形象。
未經內鬥的洗禮
有人以為馬英九獨特的氣質在政壇極為罕見,期待他為政治圈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但是也有部分觀察者認為,馬英九的際遇過於特殊,像是「無菌室裡培養的政治人物」。
蔣經國去世後,有人相信清純的氣質正說明了他的弱點;缺乏內鬥的經驗,所以眉宇間不見風霜;沒有定期改選的民意壓力,所以可以堅持理想,言語姿態不必誇張。一位曾經出人官場的學者甚至預言:「只要他對權力有興趣,很快就會被污染掉。」
究竟他會如何規畫自己的前途?馬英九再三聲明並非唱高調,而是他真心相信:「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但是閱歷豐富的政治人物卻不以為然:「從政的人,要做大官才能做大事。」
認為馬英九個性過於「善良」的政壇老將更直言不諱地說:「要成大事的話,就不能為了別人的私利而一味地犧牲自己。」 權力會腐蝕他的清新?
以法學博士身分躋升政壇,並且擔任要職的政治人物在西方民主國家屢見不鮮。抱持樂觀想法的人以為,台灣的政治發展必然朝人才及專家出頭的方向前進。持保留態度的人卻擔心,在馬英九改造台灣的政治環境之前,官場的遊戲規則已經先改造了他的政治性格。
馬英九會創造出什麼樣的政治格局,似乎是許多人拭目以待的一場政壇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