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紛擾依舊 經濟陰霾難消

2006年11月12日/工商時報/社論

台灣經濟研究院日昨發布今明年的經濟成長預測,認為在民間消費漸趨穩定的前提下,明年全年的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為四.一一%,較今年四.○一%微幅成長,也與主計處、國內其他經濟研究機構的預測相當接近。然而,深入探究,台經院的預估及假設,很主要的基礎是建立在明年的內需會比今年擴大之上。對此我們的看法比較保守,因為政局的紛擾似乎尚無結束跡象,民間消費及投資低迷不振的情勢短時期內也無改善可能

針對預測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可以維持在四%以上,台經院院長洪德生表示,就我國經濟與產業發展已漸趨成熟條件而言,四%左右的成長率屬於正常、穩定的水準。此點我們非常認同,環視全球大多數經濟發達國家,包括歐美日本在內,因為經濟發展已經到了高原期,三、四%的經濟成長率的確是不錯的成績。然而,除了經濟條件之外,台灣特有的政治變數,卻讓我們對台經院以及其他幾家經濟研究機構的樂觀或持平經濟預測,必須採取保留看法,因為我們不敢期待明年的內需可以有效擴大。

以台經院的看法及分析為例,基於美國房地產市場終將趨緩,以及歐洲、日本乃至中國大陸明年的景氣可能稍降,我國的出口成長率可能自今年的一一.○八%萎縮為明年的五.七九%,進口成長率由今年的七.八三%減退為三.五六%,同時,貿易出超金額可能自今年預估的一九八億美元減退至一四八億美元。整體而論,外貿對我國的經濟貢獻可能降低,尤其不再能扮演拯救台灣經濟的角色。這部份的看法,我們完全同意。但對於內需擴大的評估及預測,包括民間消費成長率由今年的一.七六%擴大為明年的二.三二%,政府消費由負○.一七%轉為成長○.八二%,國內投資由負○.八六%轉為成長○.八一%,政府投資由負一.四八%轉為成長二.○四%,公營事業投資由負六.一五%轉為成長一.六九%,民間投資由負○.○四%轉為成長○.四四%,我們卻寧可採取保留的看法。因為,我們認為今年底至明年的政局情勢,除非有重大的扭轉,否則仍將繼續混亂不清,乃至爭鬥不斷,易言之,我們認為政治的變數,將使經濟研究機構的精細評估及預測走樣。

先說陷入「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國務機要費疑雲。因為近日內可能分案並隨即進行審理工作,支持陳總統說法及懷疑或斥責陳總統秘密外交論者,勢必隨著案件在法庭的攻防進度而有不同的解讀及主張,類似一、兩個月因為紅衫軍走上街頭的社會對立局面,顯然很難避免,民間消費驟然停滯的畫面,當然也有可能再現。再說,除了年底的北高市長及市議員選舉外,明年又有立委選舉,以及朝野政黨對二○○八年總統大選參選人的決定,這些大動作的政治行為,勢必衝擊政局並對民間消費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政局對消費乃至經濟的激盪,我們可以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日前的看法為例。他認為,台灣錢是很多,但因為政治紛擾與對經濟沒有信心,所以不敢花。經濟官員也認為,民間消費不振,關鍵在於消費信心低落。就以中央大學九月底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為例,總數只有六七.五點,比先前微降,但卻創下五十五個月來的新低紀錄,即明顯反映出民眾對政局、經濟前景沒有信心,進而不敢消費,寧可重拾「田螺含水過冬」的傳統生活哲學,民間消費原則上沒有大幅擴張的條件。另一方面,很多經濟研究機構大都把民間消費的復甦,寄託在雙卡風暴結束之後的春天來臨,但我們必須指出,從最近汽車、百貨市場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情勢來看,雙卡的風暴即使過去,民眾的消費習慣也會因為對自已薪資所得及就業缺乏信心而不敢盡情花錢,更別說像過去一樣盲目刷卡揮霍。

政局紛擾使民間消費及投資裹足不前,進而打擊產業及經濟發展,絕非朝野所樂見。問題是任何一方都不肯退讓一步,死結永遠存在,政局如何緩和?經濟陰霾如何消除?

最黑暗時刻看見黎明的曙光

2009年01月31日/工商時報/社論

在大多數國人積極利用消費券歡度長達九天的農曆春節假期中,全球大多數國家並沒有停下手上的工作,仍然絞盡腦汁盤算如何綢繆因應經濟大衰退的苦日子,尤其,不景氣後續效應的裁員狂潮正鋪天蓋地席捲而來。但悲觀的氛圍中,也有一些正面,帶有鼓勵意味的消息,譬如美國眾議院通過歐巴馬總統八千多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法案、中國總理溫家寶誓言維持8%的經濟增長率,多少都帶給世人一些鼓舞及安慰,我們認為,一如俗諺所謂,黑暗的盡頭就是光明,只要你我能夠虛心、耐心等候,黎明的到來為時不遠

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慘淡時期後,雖然近期美英或其他歐洲地區大型金融行庫、企業倒閉關門的報導已經大幅減少,但是否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包括經濟學家、各國政府領導人大都不敢斷言。但景氣好壞最顯著,也是最令人憂心指標之一的關廠失業人數暴增,也就是失業狂潮迎面而來,卻是一項不爭的事實。

就在國人鞭炮、麻將、電視節目娛樂中,全球諸多有名大企業的「大手筆」裁員卻在無情的進行著,數目之大、速度之快,完全反映了景氣的黯淡與嚴重程度。在農曆初一,開拓重工宣布裁員2萬人、輝瑞裁員1萬9、ING7千人、家得寶7千人、飛利浦6千人、德州儀器3千4、通用汽車裁員2千人,一天之內世界有名大企業裁員的數量高達6萬4。初二只有一家上了媒體的版面,康寧裁員3千5。但好景不常,初三即有咖啡名店星巴克裁員6千7、波音5千5、意法半導體4千5、思愛普3千人、捷普3千人、AOL也裁員7百人意思意思,這幾家大企業見報的裁員數目也高達2萬3千多人。坦然言,能夠上報的都是名店大廠,漏網的大企業或沒有新聞報導價值的小公司裁員數量更不知凡幾。

事實上,依據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國際勞工組織估計,因為全球景氣停滯、倒退,企業不得不採取裁員手段的數目,可能高達1千8百萬到3千萬人,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全球失業人數更可能創下5千萬人的六十年來最壞紀錄。如此黯淡、悲觀預言兌現的可能性有多高?看看國際貨幣基金(IMF)日昨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值至0.5%,也就是二戰結束後六十年來最低增長水平,滿街失業勞工景象出現的機率似乎不低。幸好,IMF的預測還有戲劇性的轉折,明年全球經濟有機會反彈至3%,高度仰賴出口的「亞洲四小龍」今年經濟成長率,雖可能從原估的2.1%,大幅下修至負3.9%,但明年有望回升至3.1%。如此的開低走高,當然就要聽從、接受IMF的建議與指導:世界各國必須加強合作,推出更強,更有力的政策,包括促進市場流動性、對銀行注入更多資本,以及處理不良資產等。

如此的建議、指導,其實都已在積極進行中。全球減息競賽,終點目標是零利率,大多數國家都義無反顧的投入。注資入大企業更是流行的政府當前政策,即使違反民營化潮流,乃至走回頭路的國有化,英明的歐美先進國家領導人都在所不惜。其他如刺激消費、鼓勵投資、減稅優惠與擴大公共建設,各國的點子與構想更是花招百出。即使是難得一見,但卻又是最能發揮關鍵力量的全球性大規模聯合作戰,歐美中國的領導人心中都已有幾分默契,從出席瑞士達沃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會議中各國領袖或大企業負責人的態度,即可以略知一二,譬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即強調,中國必須幫助美國經濟再站起來,不然自己也有大麻煩,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抱怨美國是這波世界金融風暴的源頭之際,也強調中國將維持8%經濟增長率,以承擔應有的責任。

如果列強都能夠敞開心胸擴大合作,「重塑危機後的世界」工程雖然艱鉅,但早晚可以完成;甚至經由這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教訓,全球得以避免以後類似的錯誤,未嘗不是塞翁失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