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 慘不忍睹! 〇同舟共濟 度衰退危機
六年來的台灣經濟 慘不忍睹!
2006年05月25日/經濟日報/社論陳水扁總統執政方屆滿六年,回顧台灣首度綠色執政體驗,績效不彰,弊案叢生難以自拔,尤以其經濟施政績效,與過去比較,不禁令人不寒而慄。
台灣光復以來的56年,概可依國家領導人的不同分為三個時期;與前兩個時期直接對比,即可清楚呈現陳總統的經濟施政績效。自1952至1987年的36年間為兩蔣時代,顯然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1%,迥出群倫。自1988-99年的12年間為李登輝時代,其每年經濟成長率,已降為6.8%;到2000-05年的陳水扁時代更降為3.6%。而失業率,在蔣經國執政的20年(1968-87)平均每年僅1.88%,為各國稱羨。到李登輝時代也不過1.98%,可是到陳水扁時代即躍升為4.38%,較過去超過一倍以上。經濟成長率應該高的,到陳水扁時代卻每下愈況,失業率應該低的卻是步步高升,其支持度怎能不大幅下滑?
再就台灣恃為命脈的出口來看;以美元計算的出口增加率,在蔣經國時代,平均每年為23.5%,至李登輝時代降至6.0%,陳水扁時代,雖回升為7.7%,仍僅及蔣經國時代的三分之一而已。
陳水扁身居執政當局施政績效不彰,從不自我反省,都將責任推給國際經濟不振。事實上並非如此。台灣如與亞洲其他三小龍比較,在陳水扁時代,不論是經濟成長率、出口增加率,或2005年的每人GDP和出口金額,均自過去的前三名,淪落為敬陪末座。尤其出口在全球排名的變化最為顯著,台灣在蔣經國執政的最後一年(1987)是世界第11位出口大國,而且為四小龍之首;到李登輝執政的1999年,即退到全球第14名,並被香港及韓國超過,在四小龍中退居第三;到陳水扁執政的2005年,台灣出口全球排名,再退到第16名,也被新加坡超越,淪為四小龍之末了。顯然陳水扁執政經濟施政績效的慘不忍睹,並非國際經濟不振,而是國內經濟本身出了問題。
我們如從支撐經濟成長的內需與外需因素來分析,更可了解問題的所在。在兩蔣時代內需擴張對經濟成長貢獻7.9個百分點,外需擴張只貢獻1.2個百分點,合計經濟成長高達9.1%;到李登輝時代,經濟成長雖降到6.8%,但內需擴張仍然貢獻7.4個百分點,而外需萎縮0.6%,兩時期都以內需的大幅擴張為主。可是到了陳水扁時代,外需擴張貢獻2.0個百分點,超過以往的貢獻,主要是拜對大陸巨額出超之所賜;但內需的擴張只貢獻1.6個百分點,較兩蔣及李登輝時代7.0%以下的貢獻,驟降80%,也是經濟成長率降為3.6%的關鍵所在。
陳水扁時代內需擴張之所以大幅萎縮,可從兩方面來觀察:一是民間投資及外人投資連年大幅萎縮,近兩年雖有回升,亦僅恢復2000年的水準,五年來是停滯狀態。主要原因是,陳水扁執政當局,以意識形態治國、政策搖擺不定,缺乏一貫性,而且兩岸關係僵局迄未能打開,兩岸直航限制未能解除,尤其執政黨不斷拋出議題,引起政黨惡鬥、社會不安,投資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所致。另一是民間消費增加率,自前兩時代的8%以上,驟降為2.6%;主要原因經濟成長減緩,每人所得僅微幅增加,而且失業率大增,受失業波及的人口近百萬人,即使在職者,也隨時有失業的可能,無不省吃儉用;加以中高消費群大量出走,據估計到大陸工作及居住者超過100萬人,均對台灣本地消費的擴張,造成嚴重的影響。
陳水扁執政六年來,口口聲聲喊拚經濟,實際在拚選舉、拚選票。陳水扁領導的政府,六年來沒有推出一項值得大家稱頌的經濟政策與重大建設,且能認真落實執行;卻不斷挑起政黨惡鬥,導致社會秩序大亂、人心難安,嚴重破壞多年來好不容易建立的優良投資、生活與社會環境。不僅使經濟向下沉淪,更讓經濟賴以成長的社會根基,包括文化、教育、倫理、法治精神及價值觀等,遭受嚴重腐蝕。因此,即使2008年政黨再度輪替,台灣經濟能夠逐漸恢復,但社會根基的重建,非短期能夠奏效。近六年來台灣慘遭執政當局的蹂躪破壞,展望前程,怎不令人痛心。
同舟共濟 度衰退危機
2009年02月19日/經濟日報/社論行政院主計處昨天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大幅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負成長2.97%,創下歷年來最大衰退;主計處的經濟預測中有多項是歷來最差,包括進出口成長率、民間投資成長率、連五季的最長衰退期,並預期今年消費者物價的跌幅0.82%,也是歷來之最,顯示通貨緊縮及經濟衰退同時出現的雙重壓力。為此,中央銀行昨天立即宣布降息1碼,重貼現率降為1.25%,使我國的政策利率創下歷史新低。去年11月以來,全球主要國家發表的各項有關經濟統計數據一次比一次惡化,顯現70年來的全球經濟大衰退正在進行中,台灣也逃脫不了此一厄運。因此,即使主計處的預測已是極度悲觀,但不能免除還有更壞的情況發生。
國際經濟預測機構及外資對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幾乎全是負數;如環球透視預測負2.0%,IMF預測四小龍負成長3.9%;預測今年台灣衰退比較嚴重的是摩根士丹利證券的負6%及里昂證券的負11%;也因此,主計處昨天會否有勇氣提出負成長的預測,成為各方關注焦點。主計處的最新預測顯示,多項指標可能創下台灣自1953年編算國民所得統計以來最大衰退幅度,雖震驚各界,但這個結果早經本報日前社論「牛年經濟難逃負成長」提示;且主計處終於正視現實,以務實態度呈現經濟面貌的作為,應予肯定。
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主計處會大幅下修,主因民間投資及出口萎縮幅度出乎預料;此二者一直是支撐台灣經濟成長的主力,而今雙雙大幅下滑,也導致創紀錄的負成長。更因去年第四季負成長幅度極大,也吃掉去年上半年的成長貢獻,使去年全年僅成長0.12%,尚低於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的1.38%。顯然金融海嘯衝擊全球實質經濟成長,初始時即對台灣經濟造成如此嚴重傷害,接下來問題持續惡化,亦將在預料中。
主計處昨天大降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且創下歷史新低,據我們初步了解,是鑒於IMF及環球透視不僅預測全體工業國及全球今年經濟都將衰退,更將台灣最大出口對象的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6.7%與6.3%,遠低於大陸預測的8%;且全球貿易量成長率更自去年的4.1%降為萎縮2.8%,對出口高占GDP七成的台灣極為不利;加以去年上半年出口還成長18.1%,8月達到出口高峰,因此今年出口要轉為正成長根本不可能。不可諱言的是,今年9月以前出口持續大幅衰退是預料中事,9、10月衰退幅度可能緩和,11、12月才可能恢復成長,全年出口大幅萎縮已難避免。
更嚴重的是民間投資重挫,除表現在資本設備的進口已連續九個月負成長,高科技產業中的半導體及面板「兩兆產業」已淪為艱困產業,投資計畫幾全部停擺或延緩,加以房屋建築及其他產業在全球經濟大衰退下,投資全面萎縮,估計今年民間投資將大幅衰退二成以上,也嚴重衝擊今年經濟成長率。
在出口及投資重挫下,今年經濟成長率會否跌至去年第四季的負8%?情況尚不致惡化至此;一方面因進口原油等價格已大幅下跌,資本設備及原料進口銳減,致出超倍增,對經濟成長有正貢獻;另方面受惠於發放消費券的刺激,政府又有搶救失業等各項措施,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使民間消費不致落為負成長。最重要的是擴大內需經濟方案,將使公共投資大幅增加。
不過,我們要強烈指出:面對如此惡劣的國內外情勢,朝野必須通力合作,共度危機;尤其立法院應迅速通過振興經濟方案預算,使能早日落實執行。至於一般預料今年下半年中國大陸將領先全球經濟提前復甦,台灣若能善加把握此有利契機,或可減緩對台灣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