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應釐清府院與黨政分際

2000年05月06日/中國時報/社論

自從總統當選人陳水扁以「清流共治」為號召,延攬民進黨、國民黨和無黨籍專業人士,宣告組成「全民政府」以還,一方面這種組合模式,與一般所認知的政黨政治之間,究竟是會出現相融效應,抑或產生排斥作用,事實上即廣為各方所關注和質疑。邇來更因為民進黨主席林義雄主張新內閣成員如有違反民進黨黨綱,支持興建核四或落實統一政策時即應予以撤換,而使其間的矛盾似有尖銳化的趨勢。另方面,有關陳水扁和準閣揆唐飛之間的互動關係,連日來先後有內定的總統府秘書長張俊雄、明白表示未來的陳唐體制就是府院一體,黨主席林義雄更直截了當的認為行政院院長由總統提名,毋須立法院同意,其權力來自於總統,因此閣揆只是總統的執行長。張、林的這一番話,是否符合我國憲政體制,顯然也立即成為具高度爭議性的議題。

基於現實的考量,陳水扁雖然在三月十八日的選戰中得以脫穎而出,但因為只獲得相對多數選票,而立法院並未同步改選,使民進黨無法在國會取得多數。再加上民進黨本身人才不足的政治現實,使得陳水扁不得不打出全民政府的招牌,在內閣人事的布局中留用為數不少的國民黨籍政務官,從而更混淆了新內閣的定位屬性。在未來的實際運作中,不但要面臨如何與陳水扁總統、與國會進行互動的困擾,而且也要面對整體施政成敗究竟應由那個政黨負責承擔,以及個別內閣成員如何與其所屬政黨互動的紛擾。連日來民進黨高層有關的談話,只不過是第一類接觸而已。如果內閣的體制定位未能釐清,權責關係未能明確,則不止將衍生政務推動的紛擾,甚至陳唐體制能否延續,全民政府是否落空,恐怕都有待觀察考驗。

在諸多問題中,我們覺得有關內閣的體制定位問題,無疑是最優先應予釐清。關於這一點,儘管林義雄所持論調認為閣揆只是總統的執行長,從唐飛這次受命組閣的經過來看可謂接近事實,但是由於憲法明載行政院院長為全國最高行政首長,儘管由總統提名任命,但卻必須向立法院負責,因此其施政內涵固然應該以實現總統競選時的理念政見為主,但卻不宜就此貶低為只是總統的執行長。而仍應是維持與總統並存的雙首長,而成為傾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

將行政院院長定位為雙首長之一,意謂著閣揆仍應有一定程度的施政自主權,否則內不足以號令閣員,外不足以真正向立法院負責,所謂最高行政首長豈非落空。如此一來,實是對憲政體制的悖離,事關體制,自不容混淆。

在明確定位閣揆為憲政體制下雙首長之一,則府院關係是否應即渾為一體,便也有可以斟酌之處。強調一體,反而模糊了府院之間應有的分際,從體制的角度來看,顯然不值得強調,而只宜透過實際互動溝通的加強,以保證總統的政見理念不致於走調。

此外,關於新內閣究竟如何負責,與立法院間的互動關係為何,政黨的角色扮演何在的問題,陳水扁總統強調由他概括負責,林義雄更認為內閣閣員如果施政悖離民進黨黨綱即應撤換,儼然還是有以黨領政的味道。而與陳水扁 所稱暫停政黨活動,國家利益高於政黨利益的宣示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我們認為基於陳水扁的政權基礎是相對少數,民進黨在立法院又是實質少數的政治現實,此時此際包括民進黨及國民黨過分強調政黨屬性,動輒要對內閣成員祭出黨紀顯然並非明智的作法。比較務實的,還是應將行政立法之間的互動定位為機關間的制衡,立委行使職權更應依議題據民意而非一味以黨意黨紀為依歸。也只有在這種配套下,讓行政與立法部門依憲政體制進行良性互動,政黨的角色扮演侷限於內部政策形成與政黨間必要的溝通協商,如此新閣才不致在總統府、立法院與政黨的多方夾殺下,陷於動輒得咎的困境。也唯有讓新內閣能順利推動施政,包括陳水扁與民進黨的理念政綱才有付諸實施的可能,包括立法院與國民黨也才有發揮監督制衡的空間。否則淆亂體制定位,模糊權責關係,而想得到向上提升的施政成果,豈非緣木求魚而已。  

 

總統兼黨魁 黨政才會同步

2009年04月09日/中國時報/陳嘉宏、羅暐智/新聞分析

本報民調有四成七的民眾反對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其突顯的最重要訊息是國民黨的形象實在太差,差到多數民眾要馬英九「黨政分離」,不要沾上國民黨這個百年老醬缸。但事實上,衡諸中華民國的憲法體制、政黨制度以及「黨政難以同步」的往例,馬英九要在未來三年任期順利貫徹執政理念,應該嚴肅地思考自己兼任黨主席的可能性。

總統該否兼任黨主席?不同的民主體制國家會有不同答案。美國是總統制國家,政黨僅是選舉機器,根本不存在總統兼不兼任黨主席的問題;英國是內閣制國家,內部擁有歷史淵源的使命型政黨不可能只為選舉而活,首相不僅行政、立法兩權合一,更是黨的實際領導者。台灣有個民選總統,偏偏憲法傾向內閣制,於是討論起總統該否兼任閣揆時總是莫衷一是。

國民黨是一個有明確黨綱的使命型政黨,短期間內根本不可能褪化成單純的選舉機器,因此,馬英九若抱持「黨政分離」的態度,忽略黨的存在,必定遭到黨的反噬,半年前的監察院副院長提名大跑票就是殷鑑。馬面對黨機器的最低限度必須能夠充分「駕馭」,若能夠透過黨潤滑黨政運作、協助執政,那更是對他執政的一大加分。

馬英九是國家最有權力者,絕不該以權位輩份與接班梯隊來思考黨主席職務的人選。作為一個沒有內閣會議可主持的總統,他若透過指定中常委的設計,將府院黨縣市長整合進入黨,中常會將形成一個絕佳的執政決策平台。此較諸現行府院黨五人高層會議,與不定期行政立法協調會都更具代表性與效率。

十多名黨籍立委公開違抗黨禁令擬組成次團,其實是在向馬英九示警,這至少顯示國民黨黨政系統已經出現下情難以上達,或權力及發聲系統已遭少數人把持的窘境。馬總統如果認為透過區區幾場喝酒餐敘,以及有限的下鄉約訪就能夠操持國務,施政必出現偏頗。

長期以來,台灣人對於「以黨領政」的說法敬謝不敏、忌憚再三。但事實上,台灣早已民主化,黨只能「亂政」,卻絕對領不了政,馬英九要讓黨政同步、並轡而行,一切得從他兼任黨主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