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失能 拖垮全球競爭力排名

2006年05月18日/經濟日報/社論

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日前公布2006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從去年的第11名,滑落到第18名,一年間驟降七名,是IMD發布評比以來退步最多的一年。相反的,海峽對岸的大陸,卻自去年的第31名,大幅躍進到第19名;去年台灣還領先大陸20名,今年只領先一名。我們的執政當局看到該報告後,能不深自警惕與檢討嗎?

台灣在評比的四大類排名全部倒退,尤其過去台灣一向表現優異的「經濟表現」與「企業效能」,今年分別倒退九名與八名,超過了「政府效能」之退後五名;顯然近年來的政府失能,已導致「經濟表現」與「企業效能」的快速惡化;退步較少的是「基礎建設」只倒退兩名。諷刺的是被我執政當局一再譏嘲的對岸政府,今年「政府效能」排名提升到第17名,較我排名第24名,領先七名,優於台灣「政府效能」的表現,怎不令人沮喪!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20項中分類評比中,名次進步的僅有兩項,倒退的竟有18項之多,而且倒退十名及以上者高達六項占三分之一,應是今年總排名倒退七名的最大禍因。進步的兩項是「基礎建設」類中的「技術建設」與「科學建設」,今年分別排第四及第五名,是20項中分類中排名最前者,也是使「基礎建設」大分類退步較緩的兩大功臣。在倒退十名及以上的,是「經濟建設」中的「國際貿易」倒退最多,高達17名,其次是「國際投資」與「就業」各退十名;「政府效能」中的「法規體制」與「企業法規」分別倒退15及14名;以及「企業效能」中的「金融」倒退十名等。要了解這六項中分類大幅衰退的原因,先要了解IMD所發布世界競爭力排名的分析方法。

IMD世界競爭力排名的資料來源分成兩大部分:一是根據各國政府提供的統計數據,共有200細項,另一是透過對各國的外商與當地大企業所作的問卷調查,計有112細項。IMD據以彙整為20項中分類及四項大分類,以及最後61個被評比國家的總排名。

在台灣「政府效能」與「企業效能」大分類中的三項中分類排名大幅下滑,主要係受外商及國內大企業面對台灣當前政經現況,強烈反映在問卷調查上的影響。如企業經理人對財政展望的不樂觀、憂心政治不穩定、社會凝聚力不足、政府政策缺乏一致性等,都是導致「政府效能」排名大幅倒退的致命傷。而銀行管理透明度及企業監理與會計的不足,是導致「企業效能」排名大幅衰退的關鍵所在;這也是政府金融監理功能不彰的結果。

至於「經濟表現」中的「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排名大幅衰退,主要根據實際統計資料評比的結果。去年台灣出口增加8.8%,不僅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也低於全球總出口增加率。至於外人投資,去年雖有回升,但與2000年比較,仍然衰退44%;而且去年民間投資萎縮,致投資占GDP的比率,降至15%以下,遠落後於其他國家。由於投資的不足,影響到出口競爭力的提升,導致出口增加率落後於多數國家。而投資的不足,導因於近年投資環境的惡化;投資環境之所以惡化,政府扮演角色的錯亂,應是罪魁禍首良好投資環境的建立,首重政經社會的穩定與政府政策的一貫性。可是政黨輪替六年來,我們的行政院長、經濟部長、財政部長各換了五位,人事頻繁更迭,而各人又各喊各的口號,表面上喊拚經濟,實際上拚政治、拚選舉;不僅政策搖擺不定,而且在一般國家,都是在野黨挑鬥執政黨,台灣卻是執政黨挑鬥在野黨;以至政黨惡鬥,使政府部門的力量多浪費在內耗上,讓許多政務動彈不得,政府失能,政經社會如何能安定下來?

尤其最近一年來,執政當局貪腐弊案不斷爆發,如高捷弊案、總統府炒股案、SOGO與ETC弊案、台肥人事糾紛案,以及最近台開股票內線交易弊案等等,讓人民對政府完全失去信心,台灣在全球競爭力排名的衰退,應是預料中事。若執政當局因此刺激,徹底覺悟,迅速破除各項弊案,施政改弦易轍,讓政府功能恢復正常運作,庶幾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尚有提升的機會。

 

行政效能 馬不如扁?

2009年07月05日/經濟日報/社論

儘管陳前總統弊案纏身,其任內用人唯色、施政為錢的質疑層出不窮;但論及執政者最基本使命:有效能地運用公權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部門的功用、儘可能地為人民服務,陳前總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因為有繼任的馬政府做為對照組。

政府先天上就是最沒有效能的組織,在政治經濟學早有定論;20餘年來蔚為風潮的自由化、民營化,也正是基於對政府低效能的深惡痛絕,而要求政府的大黑手退出市場、儘可能減少干預。

政府之所以無效率,有八個關鍵:首先,百年來政府愈變愈大、干預愈來愈多,甚至國家竟至於無所不管。規模愈大、事務愈繁雜,效率自隨之而急遽滑落,即使是一般民營企業也常難以避免。然而政府與民營企業有一根本歧異:官員所干預管制的事務,常與其切身利害毫無牽涉,甚至會因過於認真而自取其禍;因而推、拖、拉、爭功諉過,敷衍塞責,就成為絕大多數公務人員的共同寫照。而且,公務人員的選取,常來自八股考試,與其才具、專長、喜好幾無關聯;一旦捧上鐵飯碗,怎麼也不虞摔破,反而只要耐著性子熬,終有一天升到遠超過他能力所及的位置。

以這樣的庸劣,擔當關係國家命脈、人民興衰的使命,面對千絲萬縷、經緯萬端的複雜事務,要求政府發揮與民間部門一樣的效率,的確難如登天。

但即便如此,仍有等差,某些政府年年被國際評比列為榜首,其效能再低,仍然遠高於其他政府。與我們同文同種、同屬四小龍的新加坡與香港,正是其中典範。但由幾乎相同的種族組成、經濟幅員相去也未太遠的台灣,則年年膛乎其後;而且我們似乎也早有自知之明,從來不敢寄望緊附驥尾,乃至忝列前10名之內。

我們政府的低能,固已成為官員與人民共同接受的命運,但亦有等差,某些領導者主政時,名次會迭向上升,另外的執政者則更往後掉。其原因何在,頗值玩味。最近一項鐵證出現:貪腐臭名遠播的扁政府,在2007年政府行政效能的評比,尚能保持20名以內;政權輪替以溫良恭儉贏得政權,高喊苦民所苦的馬政府,上任甫一年,排名大幅滑落,掉到20名以外甚遠。

或有人會替馬總統抱屈,認為時不我與,逆途乖蹇,恰巧碰上最壞的年頭,非戰之罪。其實正好相反;馬總統最有福氣,選前因扁政府惡名昭彰、倒行逆施,不費什麼力氣就高票獲勝,選後又因國民黨的基本立場與民進黨截然相反,而一舉突破鎖國政策,讓台灣海峽波濤平息、氣氛和諧,過去不敢想像的直航、陸客來台、陸資進入 市場等,都一一水到渠成,創造難以想像的和平紅利;一直到去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一方面馬政府高喊禍源自海外,馬政府全無罪咎,一方面正好給執政者最好的舞台,運用無限的籌碼,表現其英雄救世的壯懷,凡此種種,都是天賜良機;但何以馬政府反而名落孫山,連前政府都望塵莫及?

一個政府要突破先天的原罪,必須具備幾個要件:首先,儘可能拔擢槃槃大才承擔艱巨,因此要多方求才、用人唯才;第二,必須善謀能斷,遇事果決而絲毫不瞻前顧後,當斷則斷;第三,紀律嚴明、賞罰得當,使能者不氣餒、惰者時戒惕。

阿扁千錯萬錯,在這三件事上無一輸給馬總統;馬總統自組閣之初,我們早已再三強調,這三者正是其致命的弱點。如今不幸而言中,斯可憾矣。但四年任期只過了一年,如果知過能改,最有福氣的總統未曾不能成為最偉大的總統。否則,徒抱清譽,卻又怎能對得起百姓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