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破大立追回失去八年的經濟力

2008年01月27日/聯合報/社論

全民對八年來經濟成長停滯的苦悶,終於在這次國會改選中稍有宣洩;但是,經濟是現實的生活課題,除了宣洩,大家更期待執政者推動真改革,釋放鬱積八年的經濟力,追回台灣民眾鵠候已久的好日子。

二○○○年實現首次台灣政黨輪替的民進黨,在第七屆立法委員改選時大敗,只拿下不到四分之一的廿七席,泛藍陣營則贏得具絕對主導優勢的八十六席。從政治層面看,選舉結果所反映的是對「陳水扁路線」的否定;但在經濟意義上,其更是選民對民進黨八年來經濟施政的不滿

這些年來,台灣經濟有多悶?就拿彰顯一國經濟規模及能量的指標 酖酖國內生產毛額(GDP)而言,從陳水扁總統在二○○○年就任以來,以國際間迄至二○○六年的統計,台灣從三千二百十二億美元成長至三千六百五十五億元,增幅約百分之廿二,在主要經濟體中,只高於日本、香港,遠不及德國的三成六、美國的四成、法國的五成四、英國的六成二等已開發國家;與台灣經濟體質、結構屬於同等級競爭的南韓,GDP近乎倍增,新加坡也大增六成。很明顯的,台灣經濟成長落後於競爭同儕。

然而,即使這連差強人意都談不上的成長,也還是靠低匯率、低利率等非中性政策「養」出來的,以致近年台灣經濟多由出口獨自撐起成長大局;加以所得分配結構改變,經濟成長利益非雨露均霑的情勢惡化,受雇的薪資階級消費信心低迷,內需始終熱不起來,形成了惡性循環。更何況,面對內需不振之勢,政府卻自囿於意識形態下的鎖國政策,加上天災人禍頻仍,民眾信心愈趨保守,經濟發展也愈收愈緊。過了八年苦日子的台灣人民,豈只是一個悶字了得?訴諸選票宣洩不滿,實所必然。

前行政院長唐飛對這次選舉結果的解讀,頗具代表性,他說這顯示民眾對民生經濟的關心,更重於意識形態;市場的反應更是直接,選後台股立即以大漲回應,更在國際股市因美國經濟警訊而大舉回落之際亦能持穩,投射了市場對台灣經濟發展能見度將在選後升高的預期。藍綠陣營都須正視此一訊息,更應轉化此一預期為改革的能量,推動人民期待的經濟改革。

那麼,什麼是人民期待的經濟改革?回顧這八年來,民進黨政府推出的經濟施政還真是不少,除了舉辦多次全國性的經濟發展會議,從知識經濟發展方案、Taiwan Double、挑戰二○○八國家發展計畫、服務業發展方案、促進就業方案,再到新十大建設、大溫暖大投資計畫等,還有陳水扁再三宣示的財政改革、金融改革等,雖然做了一些事,卻未能顯著拉抬經濟表現。尤其,扁政府受囿於意識形態,在經濟施政上儘量去中國化,致讓台灣經濟無法很有效率地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可是,全球化是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世界最重要的發展潮流,這段期間因台灣去中國化而導致的全球化遲疑,正是壓抑台灣經濟力的主因。

事實上,期待兩岸經貿投資關係正常化的呼聲,從當年李登輝提出「戒急用忍」之際就開始湧現,因為這不只縛住了台灣經濟發展的手腳,也阻斷了外部資源的流入,且在經濟全球化後也愈來愈難執行;而政府勉強推動的結果,是資金走了,人才走了,技術走了,企業走了,留下來的愈來愈少,台灣經濟又如何成長再成長?因此,不只企業界呼求,經發會、經續會等全國性會議也達成鬆綁共識,無奈八年以來,一無所成。

如今,力主開放的國民黨贏得國會絕對多數席次,使台灣經濟力的釋放出現契機;在市場報以掌聲之後,現在就要看實質的行動了。提振經濟活力,不只是國民黨在立法院應有的表現,也有民進黨政府得以在行政院施力之處。目前看來,雙方都在往此方向努力,要比的是誰最有決心了。  

 

 

互相打氣吧,沒有人能幫我們過苦日子!

2009年01月03日/聯合報/社論

景氣寒冬,每天聽到的都是裁員、減薪、衰退、抗爭的消息;有人會問: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有人會問:我們有什麼辦法好過一點?毫無疑問,第二個問題比第一個問題重要得多,能思考這層問題,才能找到脫困解圍之鑰。

這波經濟海嘯,是全球化下的世界性連鎖災難,從金融、地產一波波打垮各項產業,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倖免。台灣作為一個高度倚賴出口的國家,包括核心的電子產業都深受牽連,經濟重創也遠甚於以往。連郭台銘都說,景氣比大家想像的「壞三倍」,也難怪沒有人會相信馬總統所謂「第二季會轉為成長」的說法。

同樣是過苦日子,過得哀哀怨怨、鬱鬱悶悶也是過,但若換成用坦然的心情積極面對,苦日子未必不能活出一番滋味。這場經濟災難,注定要毀掉許多人的工作,減損許多家庭的幸福;但一個社會如果懂得協助、鼓舞、體諒,彼此以愛心與熱力互相送暖,人們不僅不必陷於苦悶及孤立,大家或許還可以早日走出危機,度過低潮。

不妨先看看電子業的例子。台積電最近發起「暖暖包」團購活動,鼓勵員工使用政府發放的消費券,優先購買下游客戶生產的三C產品,希望形成「台積挺客戶,客戶挺台積」的雙挺效應。這項活動,不僅具有擴大消費券「邊際效益」的創意,並且發揮了產業互助的精神。更難得的是,在不景氣中,這種企業「互挺」的用心不僅有助於構築上下游產業的親密關係,員工和家人也可以透過集中消費強化對企業危機的認知,從而加強凝聚力。不論這項活動最後產生多少實質效益,至少員工都學到了「互助」這一課,下游客戶也會感激台積電相挺的情義。

在一片混亂中,有組織的行動勢必比零星的行為更具影響力,這就是台積電這項「挺客戶」活動的意義。政府發放的消費券,可以用來滿足民眾的個別需求,也可以用來創造更大的雙贏機會,台積電正是居間扮演了聰明、溫暖的管理人角色。進一步看,如果有更多企業或團體能透過類似的巧思,把民眾消費的渴欲和利他送暖的善願結合起來,許多消費券將可用於更集中的目的,產生超乎單純消費的效果。

我們無意高估台積電這項活動的效果,但無論如何,這種企業相挺的「共同體」精神確值得鼓勵與發揚。在繁榮年代,人們談市場經濟一向只強調「競爭」,卻忘掉「信任」與「合作」;如今危機臨頭,各國壁壘高築,大家必須回頭尋找及認識自己利益共同體的夥伴,彼此攜手送暖,才能共同度過嚴冬。拾荒的男童,也懂得捐出辛苦撿拾空瓶得來的五元,來幫助其他同胞;鴻海集團一些主管宣布放棄千萬年薪,改為領取象徵性的「一元年薪」,帶頭共體時艱。如果缺少一顆體貼的心,這麼多人要怎麼熬過漫長的景氣寒冬?

環顧全球各國都在為經濟焦頭爛額,可知救景氣沒有仙丹。對台灣而言,兩岸關係的舒緩,在此際至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導熱平台,這是台灣的利基。然而,國共論壇釋出十大利多,卻未能帶動台股的一日行情,即可知我們沉痾已深,非幾帖特效藥所能奏功。更需提醒的是:政府的紓困、救急能耐畢竟有限,台灣還是應該多多發揮民間的智慧和力量,以創造更大的能量,尋找更多元的出路。這正是台灣早年締造經濟奇蹟的原動力,大家難道忘了嗎?

新年相互打氣!沒有人能幫我們過苦日子。每天詢問春天的燕子何時會來,只是虛耗時間,浪費夢想。這場經濟危機使許多人陷於惶惑,必須互助互勉,始能共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