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何不讓民眾好好賺錢 〇能否獲利賺錢要看真本事
小動作,別太多
2005年05月20日/聯合晚報/社論為因應大陸開放民眾來台觀光旅遊,交通部向陸委會提案,以總量管制概念,每天開放一千人,但縮短大陸觀光客在台停留時間,由現行十天縮短為七天。這種「一放一收」的態度,明顯是為德不卒,當然立刻引發觀光業者的不滿和反彈。
的確,在兩岸難得共有默契,雙方口徑接近,都表示一年可開放、接納30萬人來台觀光,既是典型的互惠交流活動,也是增益兩岸人民相互瞭解的活動,政府又施加「小動作」平添困擾,未免令人覺得官僚。誠如業者批評,觀光只有推廣人家多留幾天,哪有縮短的道理?在團進團出原則下,限縮行程為七天,根本毫無意義,難道想落跑的是第八天以後才跑?
就像農產品銷往大陸,再怎麼擋也擋不住,最主要就在於「台灣牌」目前仍在大陸發燒。大陸民眾有興趣來台觀光旅遊,也正因「台灣熱」還不曾消褪。但政府絕不容再錯判形勢,也不能老是得了便宜又賣乖,總想要在進出不平衡中喊「卡」。其實,要出去的,猶如台商西進,再怎麼卡也停不住;而想進來的,政府何不讓民眾好好賺錢呢?趁「台灣牌」、「台灣熱」還有效時,把經濟大餅再做大,不是對台灣前途更有利嗎?
說真格的,連宋訪中後,兩岸政治問題依然難解,也印證要拿政治難題做為和解議題,只會治絲益棼;但可喜的是,中共確也表善意將兩岸經貿試圖與政治外交脫勾,有意要對台發展良好關係。部分農產品零關稅及快速通關,劍及屨及的做法,讓人見識其行政效率。發布大陸民眾赴台旅遊具體時間和細節,動作之迅速,同樣令人側目。只是,在大陸接續開放、不斷釋出利多之際,台灣要如何理性務實面對?政府要如何全面接招呢?
用小格局去見招拆招,以小動作去管東管西,不僅高下立判,更糟的恐怕是只會「卡」死自己。大陸市場的磁石效應,估計未來只會更強、不易轉弱。如何利用大陸這塊大磁石,再次磨利台灣經貿的銳鋒,端賴阿扁的政府團隊有無大智慧擘畫大氣魄、大格局的兩岸經貿關係!
往者已矣,來日猶可期。阿扁上任已滿五年,政績依然乏善可陳;但兩岸合作發展已有新契機,能否突破掀起另番經濟奇蹟,就看阿扁如何作為啦!
陸客為何冷清?
2009年07月08日/聯合報/黑白集陸客來台,時冷時熱。如今又出現每天僅約千人的冷清場面,有人說是淡季,有人說是因為新流感,卻唯不見有人想一想:是否台灣對陸客的吸引力出現了基本面的問題?
這裡存在一個兩岸經貿交流的根本問題。兩岸鬆綁解套,只是給台灣創造了一個通路或平台;但能否因而獲利賺錢,一切都要看台灣的真本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以陸客來台觀光而言,這要靠政府當局及相關產業有效創造台灣吸引陸客的魅力,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客源;畢竟來客大多是自掏腰包的大陸人,最後總要有「不虛此行」的感覺才行。倘若反而留下「又貴又不好玩」、「不來遺憾終生,來了終生遺憾」的口碑,自是難以為繼。
兩岸開放,最錯誤的觀念,就是好像開放了錢就從天上掉下來了;其實,比如開放觀光,只是給了一個賺錢的機會,最後能否賺到錢,還要憑朝野共同努力拿出真本事。倘若台灣不能回應來客的期望,難道要北京當局下令陸客到阿里山、日月潭撒錢?
同理,ECFA也只是爭取一個與韓國、越南等對中國市場經貿平等競爭的立足點而已。即使簽了ECFA,最後的利害仍然取決於台灣的競爭力,並不能保證一本萬利。然而,民進黨卻連爭取一個平等競爭的立足點也要全力反對。
開放兩岸經貿關係,就某種角度來看,其實就是要藉以激勵開發台灣面對大陸及面對全球的競爭力。如果台灣連吸引陸客的本事也沒有,又不能在中國經貿活動中對其他競爭者取得優勢,這無疑是台灣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