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省思:不治貪腐,如何治水?

2007年08月20日/聯合報/社論

颱風聖帕來襲,所幸強度略為減弱,加上各地嚴密的防颱措施,使災情儘可能地降低。不過,中南部地區歷經接二連三的水患及風災,許多鄉鎮飽受蹂躪,有人甚至以「國在山河破」形容其慘狀。台灣受到颱風侵襲,乃難以避免之天災;但部分地區連年來遇水成災,卻多半由於人禍所致。颱風季節談治水問題,重點不只在工程技術層面;正本清源,必須探究其中的人謀不臧。

今夏的中南部地區水患嚴重,早在聖帕來襲之前即已淹成水鄉澤國,從雲嘉到高屏,無一倖免。高雄市連愛河都氾濫,美濃的淹水程度則稱五十年來最嚴重,居民紛紛說「淹怕了」。雖說因豪雨而成災,卻又並未見降雨量創紀錄;簡單地說,還是很多地方的排水系統不良,及河川疏濬工程該做而沒做所致。這就是很多專家直指的水災「人禍」成因。

總統陳水扁、行政院長張俊雄等中央高官,近日紛紛下鄉訪視災情,並承諾負擔治水經費等等。不過,治水的關鍵問題不在沒錢。「水患治理特別條例」去年才由立法院通過,規模高達一千一百六十億元,今年大淹水的這些地方縣市,沒有一個不曾分到相當的治水經費。雲林縣甚且將今年二○○七年標舉為「治水元年」。但顯然,治水尚未成功,大筆的治水經費用到哪裡去了?

巨額的治水特別預算,沒有一塊錢不是人民的血汗錢;但從編製到執行過程,沒有一個環節不見充滿了政客的掠奪私心。去年一月,立法院臨時會的最後一天,朝野立委聯手將民進黨最初提出的「八年八百億」治水預算加碼到一千一百多億元。在人民對治水期盼殷切之下,輿論卻稱這是立法院「最黑暗的一天」,因為擔心就此開啟治水工程「切段發包,密室分贓」的效果。殷鑑不遠,早先的治水預算往往被切割成工程金額在一百萬元以下,以規避公開招標,結果成了綁樁和圖利的天堂。「一條河被切割成無數個百萬元以下的工程,分別發包出去,如何達成治水效果?」本報當時的新聞稿中這樣追問。

這筆八年治水經費當中的第一期三百多億元預算,在去年七月通過,全數以舉債方式支應。而當時各地方政府提報的治水方案,已見建造涼亭拱橋、整治廟宇周邊環境、配合發展觀光、農場垃圾場美化工程等與治水全然無關的規畫設計;顯然覬覦經費大餅、等待分食者已眾。

不過,真正大尾的所謂「工程鯊魚」,直到本月份才在檢調追查下現身。經濟部常次侯和雄涉嫌介入這八年千億的多筆治水工程,依貪汙治罪條例遭檢方聲押。根據檢方的說明,侯和雄圖利的手段乃利用職權,先是要求所屬單位將發包工程切割在百萬元以下,再協助特定廠商綁標,涉及弊案包括省自來水公司及河川局等多項計畫。本報一年半前即已追問「一條河被切割成無數個百萬元以下的工程,分別發包出去,如何達成治水效果?」的問題,在今年異常嚴重的中南部水患及侯和雄涉嫌貪汙的事實中,得到了答案!

風雨交加的八月十八日清晨,很多水患地區民眾仍身陷「水深火熱」的災情之時,蘇貞昌自美返台,謝長廷親往機場迎接,等於是謝蘇配的第一場造勢。謝長廷並特意強調,蘇貞昌返台並非專為選舉,還要參加很多(為民)祈福活動;以凸顯民進黨候選人關懷民間疾苦之意。但舉凡受水患之苦而認為應咎責於侯和雄等人的老百姓,不會不注意到,侯和雄乃謝長廷親信,從高雄市副市長而後受謝拔擢為經濟部常次的事實。對於台灣地區出於人禍的頻繁水患,前後任行政院長並任用貪官治水的蘇、謝等人豈能無責?事後再高調表示關切災情,積極參與祈福活動,難道不是更顯諷刺?

颱風季節為民祝禱:先治貪腐分贓的政治風氣,才能治水治國。

痛定思痛:朝野同心協助災民重建家園

2009年08月10日/聯合報/社論

苦旱多時、渴望颱風帶來降雨紓解旱象的台灣民眾,對莫拉克先前確有寄望;但沒料到莫拉克是個包藏禍心的狠角色,讓中南部慘遭荼毒,從山區到海邊,路斷、橋毀、田流、屋淹,即將上市的農產品全毀於一旦,肆虐威力遠超過五十年前的八七水災。

莫拉克提醒我們,過去做的防颱、國土保安、治山防洪等的努力是不夠的,甚至邏輯不通;也告訴我們,「氣候異常」、「聖嬰現象」已是常態,不能視而不見。莫拉克這個絕不遜於桃芝、海棠、辛樂克等摧殘台灣的颱風,應該能提醒台灣,從國土安全、環境保護乃至於土地利用都須重新審視,否則辛勤累積的建設,可能不夠一個颱風的消耗。

怎麼防颱?台灣多年來一直有套自己的看法,或許參考美國國土保安部最近對進入颶風期的東南部、墨西哥灣等區域頒布的應變「有計畫、有準備、有訊息」三原則來檢視,台灣還有甚多努力空間。

僅從訊息正確度這一政府應施力的角度來看,莫拉克驗證了氣象局預警不夠,對「極端氣候」越來越加劇沒有感覺。以雨量為例,極端氣候現象顯示全年降雨量增多,降雨日減少,亦即單日降雨量暴增。八月八日一天莫拉克在屏東尾寮山創下一千四百毫米降雨,極可能超過兩千年暴雨頻率,成災幾乎是必然。

關於氣象預報的準確度,我們無意苛責多日無眠堅守崗位的預報人員,但預報未能發揮預警作用,確實應檢討。莫拉克的影響程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形容成超級颱風,但中央氣象局的預警似乎不然,至多只是「不能掉以輕心」的辭庫用語,完全未提醒莫拉克一天內風速從輕度颱風遽增到接近到強烈颱風的「爆發力」。

雨量預測也然,從六日的數百毫米一路上修,很快調整到破千;七日莫拉克暴風圈接觸到台灣,雨量再度上修;八日莫拉克在台灣游移、龜速前進,總雨量上修到兩千毫米;九日颱風中心出海多時,還上修雨量到兩千九百毫米。兩千九百這個數字對照台灣平均年雨量四千八百毫米,等於八個月的雨一次下完,這個恐怖及威脅當然該及早強調。

把莫拉克的降雨對照回台灣島一百四十公里的幅寬,從玉山頂到海平面高差達四千公尺,不管東部或西部,河川都是短促、急降、水流湍急;傾盆降雨幾乎沒有集流時間就逕流入海,碰上莫拉克的暴雨,超過兩千年暴雨頻率,宣洩不及淹水成災幾乎是可預見的。

氣象局稍早還形容莫拉克是「胖子型」颱風,表示這個颱風即便襲台,對紓解台灣旱象貢獻有限,完全未警覺這是個要命的颱風;再對照氣象學界七日甚至稱這是個「好颱風」,都顯示出對這個颱風認知不足;這是否顯示,台灣的氣象預警不能只有氣象局、氣象學界,國科會的國家防災型計畫也應該進一步投入。

台灣地區地狹人稠,土地有限加上都市擴展,造成高密度人口集中都會區,與水爭地的結果,造成土地與資源的超限利用,不止氣候變遷,降雨型態丕變、山林水土保持不力、土地超限利用、都會市區不透水面積大幅增加、區域排水、地下水超抽等都會導致災害升高,但是這幾十年仍然未能及時調整。

從民國七十年到九十年間,政府編列了六千億元做河川及部分區域排水的整治;九十五年又有執行「水患治理特別預算」,八年共一千一百六十億元,希望可以有效進一步改善水患問題,但莫拉克顯示過去的水患整治根本的思維未必正確,以「治水」出發,而不是「與水共生」的邏輯,顯然未能奏效。

與天競爭的治水政策無法「治本」。人類只能選擇「避洪遠災」,關鍵該做的,是瞭解與天相處的道理,避洪遠災、危地不居才是避災之道。

當然,眼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朝野同心協助災區同胞重建家園。不要爭功諉過,互噴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