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病人,搶救健保? 〇大家應為二代健保催生加油
懲罰病人,搶救健保?
2005年03月11日/聯合晚報/社論為整治健保財務惡化,健保局擬取消1200種指示用藥給付,引發各界強烈批評,消基會更直指「無異是懲罰病人」,因而呼籲健保局「懸崖勒馬」。
取消常用藥給付,年省23億元支出,看似不無小補;但為何會造成大爭議,則明顯與二代健保專家群不明白「用藥文化」有關。
長期以來,台灣民眾就醫習性根深柢固,「看病拿藥」好似天經地義,只要健保有給付,醫師也絕不讓病人空手而歸。「吃藥當做吃補」,固然亟需改變,但遏止健保浪費,關鍵應在醫師給藥的合理性上檢討,而不是只拿消費民眾開刀。否則,不是出現「一頭牛剝兩層皮」的不正義,就是會出現改用更貴處方藥的反效果!
對一些免疫力較弱的幼兒和老人,對一些社會低層和弱勢群體而言,取消健保常用藥給付,確實不無懲罰病人之嫌。血汗錢繳了健保費,真正生病了卻拿不到藥;看完醫生,還要付更多錢去買「成藥」,對常生病、經濟條件差的這些人合理嗎?而如果醫生改開更貴的處方藥,反正只要是健保可以給付,這樣又怎麼達到節流、不浪費的效果?
可見,改革惡質「用藥文化」,改變「吃免驚」的濫開健保藥品習性,關鍵是在醫生而非病人。把用藥浪費全推到病人身上,就像水管漏水只用土埋,卻不去關止水閥一樣荒謬。
藥品資源的改革,的確有必要從藥品給付結構徹底檢討,二代健保專家群把藥品依疾病嚴重程度分為三層,決定保險給付程度,基本觀念是正確的。但把1200種老指示用藥全歸入「主用於解除症狀用藥」,擬予取消給付,卻是不合理的提議。
眾所皆知,有些體弱多病、免疫力差的人,或許輕予投藥,緩解病情,就可如常生活;若不給藥,自個兒也不去買藥服用,也許一拖延就反倒把小病「養」成大病。這對整體健保醫療資源而言,終究是不幸、也是浪費。
「健保吃緊,民眾緊吃」的怪現狀,既要正確診斷,更要準確投藥。只對病人用藥浪費下診,卻從不診療醫師的狀況,如開藥習性、診察費是否過高、醫療器材有否浪費等,這是不合理的偏斷。同樣,只對用藥浪費投藥,不對組織冗員開刀,也是不完整的治療。搶救健保,絕不僅止於此吧!
二代健保的幾個「蹺蹺板」
2010年12月06日/聯合晚報/社論爭議多時,俗稱「二代健保」的全民健保法修正草案,即將在立法院進行三讀。該討論其實都已經討論,最主要爭議還是在於:費率和費基要怎麼算?說穿了,民眾最在意是健保費要繳多少的問題。
衛生署長楊志良說,費基與費率如同蹺蹺板,若費基小,費率就高,端看各方選擇。這句話不太中聽,卻很中肯。如果只縮小費基,費率卻沒有提高,只會讓健保財務困難。那樣不過是坐等健保破產的一天,又把問題丟給下一代。
目前草案的按戶繳費,不論家戶人口多寡,這樣優惠人口多、有小孩的家庭,卻又是懲罰單身者,這是另一個蹺蹺板。無業、失業、退職和查無所得的人,保費到底怎麼算,又是另一個蹺蹺板。這部分人的保費減少,就要另外那六成以上受薪者多繳。二代健保存在這麼多蹺蹺板,選擇讓這一端負擔減輕,就會讓另一端的負擔加重。就算討論再久,也不見得會有完美的方案!重要的是,當我們做完每一個蹺蹺板的選擇,要知道它的後果,並且做出適當補救。
大眾都把注意力放在繳健保費的「開源」這一端,衛生署也應適時作出「節流」的保證,才能說服民眾心甘情願地掏錢繳費。例如醫改會一再建議清查藥價黑洞的問題,又例如最近醫界呼籲重視「無效醫療」這個健保大漏洞。台灣習俗對臨終病患仍強加各種不可能挽回生命、只是徒然拖延死亡時間的治療,耗費龐大醫療資源,又失去讓病人安寧臨終的意義。諸如此類情形,一來需要衛生署嚴加稽查,二來需要向社會宣傳改變觀念和改變醫療習慣。「節流」做得好,加收健保費的「開源」這一端才有說服力。
想想看,如果健保財務問題再拖下去,後果會是怎樣?那麼,不如就讓我們在這些蹺蹺板當中,選擇損害最小的一種方案,或者至少是對弱勢者損害最小的方案,讓二代健保能夠順利上路。不盡完美之處,以後還是有再修補、再修法的機會。健保是少數國人有共識一定要守護下去的政策制度,大家應為二代健保催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