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漲 只能省錢大作戰了

2007年07月19日/聯合報/彭慧明

物價又要漲了,過去廠商喊「漲價了!」總有通路業者跳出來表示要「平抑物價」,這回通路業者也沈默。過去台灣民眾只從小吃攤、麵包店感受到「錢變薄」,現在真的發現什麼都漲。民眾該慶幸最近沒有天災,蔬果價格相對價廉,否則日子會更難過。

分析這波物價上漲的原因,是國際原物料飛漲。能源短缺帶動石油上漲、引發運送商品的交通成本增加。更麻煩的是,因為農產品具有替代能源的作用,缺油時大 豆、玉米「能源作物」份量大增,原本作為飼料的農產品遭囤積來發展生質能;缺貨的結果,自然又引發飼料、畜產品的價格上漲。

天災也是漲價的重要因素。過去幾年中南美洲乾旱,導致小麥、玉米和大豆歉收,今年又碰上了澳洲乾旱,讓鮮乳大減,直接引爆台灣的奶粉漲價潮。民生物資不耐儲放,廠商庫存總有用完的一天,過去還可藉著改包裝、調整產品等方式吸收差價,現在廠商方法用盡,擺明了非漲價不可。

其實,漲價對民眾不見得完全是壞事。過去兩年,台灣廠商無法將原料成本反映在售價上,除了廠商倒閉、出走、使用劣質原料時有所聞,無法獲利也連帶使得企業薪資水準成長極為有限。若漲價後能夠實質帶來利潤,員工可能還有收入增加的一天,對增加購買力不無幫助。

不過,在沒看到加薪以前,民眾因應物價上漲最好的方式還是量入為出。搭大眾運輸工具、到大賣場購物、收集低價商品資訊。面對薪水不漲、百物飛漲的現狀,「省錢大作戰」成了生活重心。

「油價漲也好」 民眾:凍漲政府會內傷

2012年04月01日/聯合報/高宛瑜/即時報導

汽油明起漲價,新竹城隍廟小吃老闆娘陳美枝對漲價持正面意見,她說,雖然汽油漲價第一波會帶動塑膠袋、紙杯漲價,對小吃業有影響,但政府也不能一直都不漲價,「這樣國庫會掏空」。目前提高的成本還不會反映到商品售價上,不過一旦瓦斯和電漲價後,她就會考慮要調整售價。

開車的徐姓上班族今早也趕快去加油,「能省一點是一點囉!」徐姓上班族說,雖然油價漲後會全面漲價,原物料、衣服等都會漲,但他認為台灣的油價比起鄰近國家,例如日本,相對來說是便宜的,且「凍漲政府會內傷」,一次漲足也沒甚麼不好。